過程滿足,結果自然會好吧,我想珍惜「單純想做好一件事」的感覺,希望生活不是敷衍了事,而是被真心填滿,雖然還是會寂寞、還是會被遊戲誘惑,但早上醒來,發現想把稿子寫好的心情,超過對偷懶打遊戲的期待時,總覺得日子很美。
-
-
失業的人迷了路,運氣不好的,被職場拋棄;自願辭職的,回神才發現身處迷宮。離職的迷惘不僅來自生計,失去工作的同時,失去頭銜與地位,從此別人要怎麼稱呼自己,自己該怎麼定義自己?該用什麼態度面對下個月、下半年、明後年的生活?人生有了自由,但目標又在哪裡?
-
標題像在教訓人,其實是說自己。每天閱讀一小時都做不到,有點丟臉,但努力做能做到的,用有一點挑戰但不過於勉強的態度,好好活著,設法活著,這樣的人生好像比較適合我。
-
2021年,用155天創作、28天接案、30天保持社會連結、152天休息。增加休息以及創作,減少接案賺錢的時間,這兩個選擇必須付出收入減少的代價,但,這是我有意識、而且準備好接受的挑戰。
-
讀完2021年閱讀回顧:12主題彙整70本書,記錄今年的好奇與感動,正式進入(完全個人意見的)年度推薦名單!
-
這一年讀了哪些書,花多少時間讀書呢?年末收尾,適合以閱讀為切入點,回顧如何度過這段時間,12個主題匯集今年讀的70本書,記錄我的好奇、疑惑與感動。
-
我們都在離職後才知道,要先學會當自己的老闆,才能享受選擇的自由。自由工作有優點也有缺點,克服缺點、享受優點,需要不少學習過程。這本書分三大部分、十八章彙整自由工作的疑難雜症。
-
比起寫作者,身為編輯,讀這本書可能學到更多:面對不同題材與作者,如何規畫、執行、順利完成一本書,並設法讓它暢銷。書裡有許多專業的提醒,是我曾受過訓練,後來卻忘記的重要原則,未來希望可以一直記得。
-
如果世界這麼美好,大家就可以回家不用上班啦,以插畫維生的現實生活並不簡單。本書分四階段,寫工作時麻痺的自己、辭職時徬徨的自己、辭職後鬆一口氣卻前途茫茫的自己,以及找到目標後重新出發的自己。辭職過的人會懂,想辭職的人,不妨看看。
-
-
承認自己不好,需要勇氣。最近幾個月難熬,自由工作的我解除手邊所有案子、中斷收入,決定用一段無所事事的時間,先把崩壞的身心調整回來。這篇文章是對失敗的回顧,記錄一個工作者心靈復健的旅程。
-
有些工作無聊但能賺錢,有些工作雖然沒錢但很有趣,有些工作是去做就值回票價。在工作中創造收入,用工作創造趣味,把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好好安排,努力試著讓人生過得更好一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