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由工作好處是沒有束縛,難處卻是沒人給目標,必須自己想,否則很容易出現「我到底在幹嘛」的迷惘。希望找到理想的工作和生活模式,也許到老都不會達成,不過能做到每年慢慢趨近,給自己目標,努力實驗,當然會有成功有失敗,但有機會實踐,不就是自由工作最大的福利嗎?
essay
-
-
選自己喜歡的事情,做得下去就做,做不下去就換一個試試看,人生好像也沒那麼難,把每一天過好,加總起來也不會太差。如果沒辦法也不想改變社會,就至少讓社會的一小部分(自己)變好吧,或許能做到的只有這樣。
但能做到就很厲害了吧。 -
-
-
2013年5月,商業周刊做了一期名為「認識誰,比你是誰更重要」的題目,用很聳動的標題講人脈的重要。我還記得當年在便利商店看到雜誌封面的憤怒,覺得自己被這本雜誌輕視了,踏上錯誤的路,因為我應該去認識那些有資源有權力的人,不要以自己的名義,生涯會輕鬆很多。
-
SARS來襲,台北街頭一片口罩景象,百貨公司、書店街冷冷清清,實體消費意願降低,逼著大家去適應當時還「太虛擬」、「感覺不夠可靠」的電子商務行為,博客來在此時奠定了後來成為書店通路龍頭的基礎,而新書79折,原本是當年不得已的生存手段……
-
有天我終於參透一件事,傳統台灣人的目標就一個字:苦。台灣人不是以幸福快樂為前提進行人生,而是以「苦」為最高目標,日子過得愈苦愈光榮,生活享受反而是一種丟臉。